大企业税务总监缘何总是忙于“灭火”?
大企业业务范围广、下属企业多、涉及税种多和涉税事项复杂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其与税务机关的争议问题相对较多,大企业税务总监需要“灭火”的事项自然较多。对此,专家建议,大企业应该使内控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给税务总监配备专业的税务团队分担税务总监的日常工作。同时,还需要增强税法的确定性和统一性。
“对不起,你约我写的文章我可能没有时间写了。我刚回北京,紧接着又得出差去‘灭火’。”近日,本来答应记者要写一篇专业分析文章的某大企业税务总监在出差前打来电话,连连向记者说抱歉。记者在感叹其工作辛苦之余,很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一些大企业税务总监缘何总是忙于“灭火”?
一位外资企业的税务总监邬先生告诉记者,大企业税务总监忙于“灭火”,既有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税收政策方面的原因,还有税务机关税收管理方面的原因。他告诉记者,他们集团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分支机构,经营业务范围广,其中还有不少涉及与境外母公司的关联交易,涉税事项本身就比较复杂。加之目前一些税收政策本身不明确,各地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法过程中又往往不一致,他不得不频繁地往返于各个城市之间,与当地分支机构的税务团队一起研究问题,并与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沟通。“我们要同时面对全国200多个主管税务机关,经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忙得不可开交。”邬先生说。
邬先生说,有一次,关于一个适用税率问题,就花费了他很多精力。他说,他们下属公司分别购进了同一批货物,他们认为应该适用13%的增值税税率,并作出了相应的税务处理。此后不久,部分下属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应该适用17%的增值税的税率。虽然仅仅4个百分点的差异,但是对于他们整个集团公司而言,由于总进货量大,仅这4个百分点的差异,就会影响到他们几千万元的纳税额。“因此,我们不得不紧锣密鼓地在各大城市之间来回飞,向各地主管税务机关做沟通和解释工作,有时候一个月几乎不进我在中国区总部的办公室。”邬先生说。
采访中,邬先生描述的情形,其他不少大企业的税务总监也都描述过。大家普遍认为,大企业业务范围广、下属企业多、涉及税种多和涉税事项复杂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其与税务机关的争议问题相对较多。要真正改变税务总监频繁外出“灭火”的现状,仅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肯定不行,还需要与税务机关的合作。
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原副巡视员、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焦瑞进表示,要改变大企业税务总监频繁外出“灭火”的现状,各地税务机关在帮助大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时,不能只着眼于内控机制有没有建,而是要着眼于内控机制到底有没有用。
中税网税务师事务所总裁王冬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大企业税务总监。在他看来,有些大企业集团层面的税务主管,多、难、重的工作,就是到全国各地“救火”,协调下属企业与主管税务机关的分歧,尤其是税务稽查中发现的问题。长此以往,税务风险越来越多,税务总监越来越忙,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王冬生将这些大企业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总结为:眼中日常不见风险,不知不觉产生风险,猝不及防爆发风险,手忙脚乱应对风险,损失惨重怨恨风险,事情过后仍有风险。
基于此,王冬生建议大企业不能仅有税务总监这一个光杆司令,而应该给税务总监配备专业的税务团队分担税务总监的日常工作。只有这样,税务总监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带领整个团队分析“火”产生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从而对症下药。否则,即便建立了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没有足够的人员去运行和维护,也难以发挥防火的作用。
“灭火不如防火。”有关专家表示,大企业税务总监要真正从冗繁的“灭火”工作中解脱出来,还需要立法机关增强税法的确定性和统一性,需要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发挥好大企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