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谢水旺实习生鲍之晗上海报道
摸底互联网贷款
银行来短信提醒了:“您本月账单9000元。”还没发工资呢,卡里没钱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办?互联网贷款是大概率的选择,因为申请便捷、审批快、秒到账。微粒贷、百度有钱花、招行闪电贷等等等。那么,你是否知道当你申请一笔互联网贷款的时候,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采集了你哪些信息呢?这笔贷款的背后,银行和互金平台又是怎样的关系?这个钱到底是谁给你的呢?是谁来决策是否给你放款呢?收入是怎么分?如果你赖账了,谁负责催收?损失谁承担?
以上问题,我们将一一为你解答。(曾芳)
导读
所谓联合贷款模式,一般来说,客户通过互联网公司的入口申请贷款,银行和互联网公司联合出资、风控、贷后管理等,收入和风险按出资比例各自获取和承担。
“互联网平台在前台赚钱,而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仅是资金提供方角色。”近日,麦肯锡报告如此描述互联网公司对银行的冲击。
于是,2017年,银行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签署如火如荼。四大行分别牵手batj颇受关注。但麦肯锡报告指出,银行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风生水起,然而真正产生成果的寥寥无几。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联合贷款业务。互联网公司看上了银行的资金优势,银行则看上了互联网公司的客户、场景等优势,双方一拍即合,效仿微众银行的联合贷款模式,只不过主体变成了银行和互联网公司。
此前,互联网公司旗下网络小贷公司利用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超杠杆放贷,又不受地域限制,俨然一家零售银行。
2017年下半年以来,网络小贷监管政策收紧,其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互联网公司开始谋求改变,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
在此背景下,以蚂蚁金服为例,2017年12月,蚂蚁金服先是宣布对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将其注册资本大幅提升至合计120亿元;今年2月,又传出蚂蚁金服正在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消息,该消费金融公司将设在重庆。
今年3月,蚂蚁金服方面曾透露,今年将探索开放花呗、借呗业务,尝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5月,蚂蚁金服旗下消费信贷产品花呗宣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
那么,联合贷款模式具体如何?银行对此有何态度?监管政策又是怎样?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家银行人士,进行了深入了解。
两种贷款模式
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贷款合作主要有两种,即助贷和联合贷款,监管要求助贷回归本源,互联网公司更多扮演客户资料的收集和推荐,而联合贷款模式,互联网公司则参与更深一点。
所谓联合贷款模式,一般来说,客户通过互联网公司的入口申请贷款,银行和互联网公司联合出资、风控、贷后管理等,收入和风险按出资比例各自获取和承担,一般来说,银行出资85%左右,互联网公司出资15%左右,不同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出资比例会有差别;互联网公司可以按约定比例获得一定收入,作为客户推荐、数据支持、贷后管理等服务费用。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申请借呗,最多可借6500元,借款期限3个月或6个月,选择实际资金用途(如个人日常消费、装修、旅游、教育、医疗等,但禁止用于购房、投资及各种非消费场景),记者申请了1000元借款,期限3个月,每月等额本息还款,总利息24.76元。
借呗页面显示,放款机构为重庆市蚂蚁商诚小贷公司和一家城商行。不到一分钟内,记者的银行卡便收到1000元资金。
关于联合贷款模式,华东某城商行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做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客户线上申请贷款产品,经互联网公司初审后,客户相关资料就会以加密方式提交给银行,银行审核通过后,告知互联网公司放款。
“每个月我们会告诉互联网公司,这个月分配多少资金,互联网公司会根据自己合作银行的情况来做分配,合作银行资金委托其他银行托管,进行代收代付,合作银行会看到每笔资金的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某个客户由某家银行提供贷款了,以后都会分配到这家银行。”上述华东城商行相关人士表示。
他继续介绍,在客户授权的情况下,银行会查询个人征信报告,过件率会根据实际情况波动。“例如,有的客户击中了我们的黑名单或者资质不达标,我们会拒绝放款。”
至于收入分成方面,银行会定期向监管报送相关材料,包括实际利率,红线是不能向客户额外收费,比如砍头息、服务费等。“比如产生100元利息收入,我们按出资比例享受生息资产收入,然后按收入的约定比例给互联网公司,作为客户推荐、数据支持、贷后管理等服务费用。”
比如贷后管理,双方合作催收,不过互联网公司的线上催收也有自身优势。
多家合作银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和蚂蚁金服、度小满金融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在长尾客户获取和风控方面,互联网公司确有优势,目前不良率均较低,风险可控。
银行人士态度分化
目前联合贷款业务大概运作半年,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没大规模投入,不过,银行人士对此态度分化。
上述华东城商行相关人士认为:“互联网客户的获取和风控是最大的难点,通过和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建立人行征信和外部征信风控的机制,作为零售业务的一个探索方向。”
“这个业务对全行来说,占比很小,在零售业务中占比也不高。我们还是优先服务自己的客户。”上述华东城商行相关人士称。
他还称,也会考虑在银行自主风控的前提下和有各类消费场景、符合资质要求的合作方开展合作。
不过,也有银行人士认为,联合贷款模式只是过渡阶段,银行不甘心沦为互联网公司的资金提供方。
“我们不是太心甘情愿赚这个钱,会有个过渡阶段,暂时取代不了他。这个我很被动,我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上,不是我们希望的模式。”华东某城商行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该城商行高管称,无论银行还是互联网公司,现在个人互联网业务盈利表现在理财、网贷、支付、数据输出、技术输出等五个方面。
“我行暂时不进行技术输出,而数据输出服务涉及客户权益保护,我行也非常审慎。支付方面我行获取手续费有限,我行更加看重其派生价值。我行未来发力点主要在自主网贷和投资理财。”该城商行高管表示。
相比银行,一批互联网公司通过拥有流量、场景、数据等优势,网贷已经为其贡献了很多收入。
“互联网公司找银行,主要提网贷合作,银行更像资金提供方。坦白讲,这只是个过渡阶段,我行已在发力自主网贷业务。怎么做?就是要用我行拥有的核心风控能力,更进一步探索实现我行现有客户、数据、场景基础上的自主网贷,这个能够实现,将是银行系的很大突破。”该城商行高管称。
也有城商行高管反映:“有个别互联网公司希望白名单用户都能获得贷款,比较强势,我们也在磨合中,也在关注不良情况,不过,这种合作不排他,我们也跟其他互联网公司有此合作。”
“资金提供方比较片面,我们深度参与风控,双方制定规则,类似自营。”也有银行人士不同意这个说法,但如有合作银行“无脑”提供资金,应该避免。
监管政策尚待明确
不过,也有银行人士提到,目前联合贷款模式并无明确监管政策。
“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做联合贷款业务,可能存在瑕疵,需要等待监管落地,否则一切都为时尚早。”一家互联网银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017年12月,监管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称,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应要求并保证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蚂蚁金服方面曾强调,未来蚂蚁与机构的合作方式,将严格按照新规要求,由金融机构自主风控,蚂蚁同时也会做风险评估,发挥1+1大于2的功效,进一步防范风险,但审批额度以机构终审结果为准,蚂蚁不会兜底。
“关键是实现实质风险防控,目前业务的开展方式实质风险的最终防控还是在银行。”上述华东城商行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在开展业务前,向当地监管报备了,并且每月汇报业务开展情况。”
多家银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和当地监管的沟通过程中,当地监管最关心两点,一是客户审批问题,业务流程如何,风险控制有没有外包;二是资产质量问题,对合作方的把控如何,对资产质量的持续性监控和管理。
不过,早在2017年8月,监管便曾下发《民营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规范联合贷款业务。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后来并未下发正式稿,原因在于,有监管人士认为,除了民营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也有互联网贷款业务,应该制定统一的监管政策。